"夜来春雨润垂杨,春水新生不满塘。日暮平原风过处,菜花香杂豆花香。"的意思是什么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3 00:43:34
“横笛何人夜倚楼,小庭月色正中秋。凉风吹堕双桐影,满地碧阴如水流。”的翻译是什么?

春夜的小雨滋润着杨柳枝条,池塘里的水涨起来还没满.黄昏时平原上阵阵风儿吹过,那菜花的香味里还夹杂着豆花的香味.

是谁在小楼上倚栏吹笛?中秋小庭的月色真美啊!一双梧桐树的影子在摇曳,摇出满地碧阴好像水一样无声流淌.

后句:梧桐树的影子随着秋天的凉风摇摆,月光下的树影在微风中,如流水般波动。

刘禹锡玄都观两诗,都是以比拟的方法,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,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,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。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。
和上一首一样,此诗仍用比体。从表面上看,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。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。经常有人迹的地方,青苔是长不起来的。百亩广场,半是青苔,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。“如红霞”的满观桃花,“荡然无复一树”,而代替了它的,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。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,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。
与前首之“玄都观里桃千树”,“无人不道看花回”,形成强烈的对照。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,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,因此连着想到:不仅桃花无存,游人绝迹,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,可是,上次看花题诗,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,并且重游旧地了。这一切,哪能料得定呢?言下有无穷的感慨。
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,则以桃花比新贵,与前诗相同。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。这些人,经过二十多年,有的死了,有的失势了,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,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,正如“桃花净尽菜花开”一样。而桃花之所以净尽,则正是“种桃道士归何处”的结果。
这,也就是俗话说的“树倒猢狲散”。而这时,我这个被排挤的人,却又回来了,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?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,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,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,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。